SERVICE PHONE
18302564812發(fā)布時間:2024-09-06 03:30:14 點擊量:
米樂M6官網(wǎng)登錄入口散打與跆拳道的差異博碩論壇 20 1 4 年 ( 第 4 卷 ) 第 1 0 期 散打與跆拳道的差異① 段冰ll 呂康勝。 江原道春川 ( 1 . 通化師范學院體育系 吉林通化 1 34002 ; 2 . 韓國江原大學 200 70 1; 3 . 梅河市弘武散打?qū)W校 吉林梅河 1 35000) 摘 要: 作為當今世界較為流行的民族技擊術(shù), 中國散打和韓國跆拳道均具有悠久的發(fā)展歷史, 是值得國內(nèi)外高度關(guān)注和推廣魯及的競技 運動項 目。 本文首先概述 了散打 與跆拳道的發(fā)展歷程 , 然后從傳統(tǒng)文化繼承和精神價值取向, 技擊對抗風格和技擊理念, 比賽服飾和練 習道具, 固際化推廣模式等四方面對散打與跆拳道進行 了詳盡的差異分析, 并...
博碩論壇 20 1 4 年 ( 第 4 卷 ) 第 1 0 期 散打與跆拳道的差異① 段冰ll 呂康勝。 江原道春川 ( 1 . 通化師范學院體育系 吉林通化 1 34002 ; 2 . 韓國江原大學 200 70 1; 3 . 梅河市弘武散打?qū)W校 吉林梅河 1 35000) 摘 要: 作為當今世界較為流行的民族技擊術(shù), 中國散打和韓國跆拳道均具有悠久的發(fā)展歷史, 是值得國內(nèi)外高度關(guān)注和推廣魯及的競技 運動項 目。 本文首先概述 了散打 與跆拳道的發(fā)展歷程 , 然后從傳統(tǒng)文化繼承和精神價值取向, 技擊對抗風格和技擊理念, 比賽服飾和練 習道具, 固際化推廣模式等四方面對散打與跆拳道進行 了詳盡的差異分析, 并對散打運動與跆拳道運動未來的發(fā)展進行 了些許幢憬, 希 望能夠?qū)?中固散打與韓國跆拳道的魯及推廣與廣泛 習練起到積極的推動作 用。 關(guān)鍵詞 : 散打 跆拳道 發(fā)展歷程 差異分析 中圖分類號 : G85 2 文獻標識碼 : A 1 概述散打與跆拳道的發(fā)展歷程 作為東方 國家傳統(tǒng)技擊術(shù) 的散打與跆拳道 , 在發(fā) 展產(chǎn)生的環(huán) 境因素、 文化 背景以及運動形式等諸 多方面有著很大的相似 之處 , 但是兩者 之間在后續(xù)的改革與探索發(fā)展過程 中 , 由于偏重點的不 同造成了彼 此間的推廣傳播形式、 技術(shù)體 系、 服裝服飾 以及競賽規(guī) 則 、 訓練場地 和訓練道具有 了很大的差異 。 中國散打 的發(fā)展 歷史很悠久 , 早在原 始社會時期就 已出現(xiàn) , 后 來隨社會的發(fā)展進 步而得到了新的不斷發(fā)展與完善 。 散打有著不 同的叫法 , 如相 搏、 手搏、 手戰(zhàn)、 散手等 , 是 由當時 的歷史階段而形 成的稱謂 。 現(xiàn)代 中華武術(shù) 的大力推廣使得散打運動獲得 了良好的 發(fā)展機遇 , 便于向世界宣傳推廣這一具有民族特 色的運動形式 , 而 今散 打運動的發(fā)展正在 逐步與國際競技體育進行接軌 , 已成 為國 內(nèi)外引人關(guān)注 和廣為普及的體 育運 動項 目之一 。 跆拳道(T AE K W OND O)起源于亞洲朝鮮 , 是一種具有鮮明民 族色彩 的民間武藝 , 又名 手搏、 跆 跟、 花 郎道 , 講究手腳并用 、 內(nèi)外 兼修 , 是 以腳為主 、 以手輔助 的搏擊 對抗 運動 。 跆拳道 經(jīng)過吸取多 國格 斗技擊術(shù)的長處 , 結(jié) 合本土 自衛(wèi)技 擊 術(shù)的特點 , 在技藝理論方面得到更加快速 的發(fā)展 。 現(xiàn)代跆拳道被視 為韓 國的國技 , 在不斷地推廣宣傳下深受韓 國民眾和世界各 國人 民的喜愛 , 成 為了國際體育組織和奧運會正式的比賽項 目, 風靡 世 界 。 2 散打與跆拳道的差異分析 2 . 1 傳統(tǒng)文化繼承和精神價值取向方面的差異分析 中國散 打與韓國跆拳 道均 屬于 當今世界較為流行的 民族技擊 術(shù) , 都依托于厚重而優(yōu)秀的民族傳統(tǒng)文化歷史 , 因各 自的民族特色 而廣 為流 傳。 然而 , 中國散打與韓 國跆拳道在傳統(tǒng)文化繼承和精神 價 值取 向方面存在 一定的 差異性 。 中國散 打雖然 也重視 “ 術(shù)德并 重” , 但是沿襲傳統(tǒng) 歷史文化繼承的劣根性 , 仍然視 “技擊”為生命 , 運動 宗旨和技擊理念較為淡薄、 弱化 , 散打的精神價值取 向頻頻流 于表面形式 , 其禮節(jié)性遠遠落后于韓國跆拳道。 韓 國跆拳道崇尚修 身養(yǎng)性 , 強調(diào) 道德教育第一 , 運動技巧第二 , 習練者較為注 重操練 禮儀 的優(yōu)雅性 , 對韓 國傳統(tǒng)文化繼承和 精神價值取 向的體 現(xiàn)較 為 充分 , 重在健全精神 、 磨練意志 , 而且 習練時裝備比較齊全 , 十分注 重對 習練者 的保護性 。 2 . 2 技擊對抗風格和技擊理念方面的差異分析 中 國散打與韓 國跆拳道在技擊對抗風格和技 擊理 念方面也具 有 明顯的差異性 。 中國散打的技擊對抗風格主要是通過沖、 摜 、 抄、 鞭的拳法 , 蹬 、 踹、 掃、 擺 、 勾的腿法 , “接招摔 ”和“ 夾打摔” 的摔法 , 來進行“ 接觸式防守” 和“不接觸式防守” 兩種防守技術(shù)以及直線型 和弧線形 兩種 進攻技術(shù) , 體現(xiàn) 出全身擊打的 多點接觸與接近實 戰(zhàn) 的技擊特征 和靈巧善變 、 貫穿全身的技擊理念 。 而韓國跆拳 道的技 文章編號: 2095- 2813( 2Ol 4)04(a)一 o0o7一 O 2 擊對抗風格主要是遠距離用腿技 、 近距離則用手、 肘、 膝等來進攻 , 用直接格擋來防守 , 以剛制剛 , 拳法單一 , 腿法多樣 , 發(fā)力剛勁 , 講 究勁 由腿發(fā) 、 全 身協(xié)調(diào) 配合 , 接觸 目標瞬 間要求短促有 力, 剛勁爆 發(fā) , 體現(xiàn) 出較大程度的游戲性技擊特征和 目標直接的標 記性特征 , 渲染 出一種 勇往直前 、 激烈壯觀 的技 擊理念 。 2 . 3 比賽服飾和練習道具方面的差異分析 中國散打 與韓 國跆拳道具 有不同的 比賽服飾和 練習道具 。 中 國散打的比賽服裝主要是以 “短褲 背心 ”為主 , 比較容易散發(fā)運動 帶來 的身體熱量 , 而且能夠相對減少衣服對肢體運動造成的阻力 米樂M6官網(wǎng), 容易更好地發(fā)揮散打動 作 , 練 習散打時使用 的道具主要是 護具 和 靶具 。 而韓國跆拳 道的 比賽服裝主要是以“ 長衣長褲” 為主, 輔以寬 松 、 簡潔、 開 口袖的款式設(shè)計并搭 配白色、 紅色 、 黑色腰帶以區(qū)分高 低級別 , 這些都比較符合跆拳道的動作需要 , 而且具有非常鮮明的 民族特色 , 帶給觀眾較強的視覺效果和視覺感受 練 習跆拳道時使 用 的道具 也主要是護具和靶具 , 但是它們的安全性和美觀性較散 打好些 , 尤其是 貽拳 道的雙拍腳靶整體設(shè)計的科技美與使用過程 的 “音響 ”美都是獨具 特色的。 2 。 4 國際化推廣模式方面的差異分析 在國際化推廣 模式 方面 , 中國散打 與韓 國跆 拳道相比更稍遜 籌 。 中國散打 的國際化推廣模式主要沿襲西方競技體育的推廣 模式 , 這種單一的傳播模式加 之現(xiàn)代散手缺乏對傳統(tǒng) 民族文化的 繼承與發(fā)揚 , 導致 中國散 打走 向國際化道路會出現(xiàn)一定的困難和 障礙。 而韓 國跆拳道在國際化推廣過程中從對外傳播國家、 國際 比 賽最高組織形式 、 練 習人 數(shù)等各個方面均表現(xiàn)出較為明顯的發(fā)展 優(yōu)勢 , 主要以競技跆拳道和大 眾跆 拳道這兩種運動形式作為其重 要的國際化推廣模式 , 致使跆拳道的發(fā)展前景較為廣闊。 因而可以 這樣說 , 韓 國跆拳道較 之于 中國散打而言 , 在 國際化推廣模式方面 具 有 明顯 的發(fā)展優(yōu)勢 。 一3 對散打運動與跆拳道運動未來發(fā)展的建議 由于跆 拳道運動在我 國的興起較晚 , 國家對其重視程 度不夠 以至于跆拳道運動在我國的發(fā)展十分緩慢 , 近年來 , 鑒于跆拳道運 動在 國際體育活動 中受 重視程 度的不斷提高 , 同時在 國際化推 廣 模式 以及技術(shù)理論 系統(tǒng)化等 方面 的發(fā)展和創(chuàng)新 , 越來越 多的年輕 人喜 愛這 項體育競技類運動項 目。 為 了充分挖掘跆拳道運動 的 巨 大潛力 , 我國跆拳 道運動在今后發(fā)展過程 中需要注意 以下幾點 , 保 持與 國際間多方面溝通交流 , 努力全面提高我 國運動 員的 自身綜 合素 質(zhì)水 平 ; 加 強運動員隊伍的建設(shè)和 系統(tǒng)化的競技運動理論知 識的研究和訓練, 挖掘和重點培養(yǎng)有潛力的運動員, 形成科學合理 的隊伍梯 隊建 設(shè) , 通過 科學系統(tǒng)的教學和訓練方法體 系建設(shè)來保 證跆拳道運動的技術(shù)性 、 學術(shù)性及觀 賞性 , 采用科學的發(fā)展策略進 (下轉(zhuǎn) 9 頁) ①作者簡介 : 段冰( 1982一) , 女 , 吉林通化 人 , 碩士 , 助教 , 留學博 士研究生 , 研究方 向: 武術(shù)理論與方法 。 呂康勝( 1970 , 5一) , 男 , 本科, 梅河 口弘武散打?qū)W校 , 中國武術(shù)五段。 當代體育科技(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) 7